20年前,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喊得震天響的使命,阿里的存在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20年后,天下已經沒有好做的生意。很多人都這樣感嘆,說我們要停掉直播、關掉電商,只有回歸線下,生意才會好起來。愚蠢!那就是回到歷史老路上去,卻沒有發現我們在前進,在進步,在生長。注意,不管阿里在不在,生意越來越難做,終究是現實和必然。為什么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我們來聽聽方永飛教授在開放的力量年度演講怎么說。
1. 做生意的人實在太多了。2014年只有330萬家餐飲企業,到去年年底,已經有超過1000萬家餐飲企業。七年,300多萬家活生生搞到1000多萬,企業的數量已經大成這樣,怎么可能不內卷?
2. 信息太透明了。質量差、偷工減料、服務不到位的店家,感覺越來越難做。有品牌,或者服務做得很棒的,就越做越好,成為連鎖,干掉那些臟亂差的。所以,實際上是兩極分化所導致的結果。
這些年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要么大,求規模效應,要么小,做細分垂直。不能又大又小,不能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究竟該如何抉擇,老板如何做出對的決定?這非常有意思,要么規模效應,用實力去碾壓一切。你的資源、能力要支撐你能做大。不能一味求大,實力不夠,你怎么做大?那就選第二個,叫細分垂直。做一個隱性冠軍,在某個細分領域做冠軍企業。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丹尼爾·卡內曼,寫了一本書,《思考,快與慢》。他旗幟鮮明地說:“沒有深度思考,勤奮就沒有意義。”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有太多企業就是慌慌張張、慌不擇路,到最后走上不歸路。不進行重要的深度思考,即使你很累很勤奮,很努力很拼,也不一定拼出價值。拼到頭發掉光,也不一定拼出實力,拼出品牌,拼出一個朗朗乾坤來,因為沒有深度思考。所以,要小心低水平的勤奮。
為什么上到黨中央,下到各級地方政府都在弘揚“高質量發展”?追求經濟發展數量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要專精特新,在細分垂直的賽道上深度耕耘。很多人感嘆,“方老師,我們前些年辛辛苦苦掙的錢,現在憑實力把它虧掉了。”這說明我們正處在低水平勤奮的階段,所以要跨越鴻溝。現在大家都不容易,不是只有你不容易。
中小微企業總共有4700萬家。2022年1-10月份,累計創造利潤1.96萬億,平均每家企業是42000元。折合到每月只有4200元,還不如給一個員工的工資。可想而知,中小微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壓力有多大。今年我們1到10月份累計盈利超過42000元的同學,做的不錯,你已經在平均線之上。其實,上半年很多企業都虧損。
我相信,現在就是一個谷底的狀態。跨越鴻溝,爭一口氣,爭的就是勇氣。我們要重新定義,板凳要坐十年冷。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