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數字經濟已經從“零部件”演變為“基礎設施”,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賦能老板,為少數高端人士服務,那么,數字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賦能終端、賦能員工、賦能全要素體系,是針對整個企業來做的。企業想要跟上時代發展,就要做數字化轉型,利用新一代的數字技術,對業務(流程、場景、關系、員工)進行重新定義,內部推進全面在線,外部適應各種變化,從前端到后端,不斷實現經營中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從而實現更高的企業價值。
對于企業價值體系重構的具體措施,需要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及行業發展現狀進行綜合考慮。比如,埃森哲咨詢公司推出了數字化的框架:第一是數字化客戶,即開源,利用數字技術,采用更先進的方式與客戶交流,增加營收并提升盈利能力;第二是數字化企業,即降本增效,從研發等核心部門到人力資源等后勤部門,降低現有價值鏈中各項環節的成本;第三是數字化業務,即業務創新,對當前的業務模式、商業模式進行數字化升級或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利用數字化技術發現新的利潤增長,來全面推動數字化框架的建設。
再比如華為的數字化管理實踐。華為提出了“353”的概念,即3個要素、5個轉變、3個目標。3個要素分別是:對準用戶體驗、對準業務作戰、打造數字平臺。5個轉變分別是:意識轉變、文化轉變、組織轉變、方法轉變、模式轉變。3個目標分別是:做體驗的升級、做效率的提升、做模式的創新。華為始終圍繞“353”的概念進行堅定改革,有效推動了華為內部的數字化管理實踐,使其可以一直走在數字化的前沿。
小米也是一家在企業價值體系重構方面很厲害的公司。到2021年時,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已經超過了400家,結果也十分顯著,比如2021年的618大促,小米生態鏈上的單品收獲了158個第一名。如果小米沒有進行數字化改革,那么生態鏈不會有如此龐大的競爭力。小米正是運用了數字化的底層邏輯,推動企業擁有了極強的數字化覆蓋能力,比如供應鏈共享、流量共享、核心人才共享。小米也因此成功提高了效率,增加了競爭能力。
本文節選自方永飛《績效飛輪》書籍。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