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如何做才能實現組織內外的有效溝通呢?在這里,我們需要用到積極的人際溝通的公式。
積極的人際溝通 =55% 的肢體語言 +38% 的聲調 +7% 的語言
該公式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對于一個人來說,55% 的溝通效果來自他的肢體語言,38% 的溝通效果來自他的聲調,7% 的溝通效果來自他的語言。我們驚訝地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竟然大多數時候靠的是肢體語言。難道不是面對面的語言溝通更有效嗎?其實,這里面是有科學道理的。
心理學家將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部分。肢體語言屬于無意識的行為,因此比可以偽裝的態度和語言更可信,更能體現一個人真實的心理狀態。溝通時多關注一個人的肢體語言,就可以盡可能多地掌握對方的真實想法。因此,肢體語言直接影響了溝通雙方的關系。還有,在通常情況下,比起溝通的內容,人們更關心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因此,能體現溝通態度的聲調比體現溝通內容的語言更能優先引起他人的注意。
在實際工作中,中層要想實現跟組織內外成員的有效溝通,就需要在肢體語言、聲調和語言上多下功夫了。比如,在與他人溝通時,可以用堅定的目光與對方進行眼神接觸,這樣對方就可以感知到中層的坦誠,并愿意與其坦誠交流;可以在對方表達觀點或看法時,以恰當的點頭和微笑來回應對方,這樣對方就可以感知中層的認可,并對其待以同樣的尊重;可以向知名企業家學習,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來組織團建,為團隊成員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
不過,溝通畢竟是人與人之間的主觀交流,溝通雙方很容易受第一印象影響,產生先入為主的看法。有時候,中層也會遇到這樣的溝通障礙:自己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溝通,對方都拒絕接受。這時,中層該如何破局呢?答案就是換個人去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比起自己的父母,孩子更愿意聽老師的話。同樣一件事,父母苦口婆心半天,孩子覺得很煩;老師提點了幾句,孩子欣然接受,并迅速做出了改進。換個人去溝通,事情就可能就容易解決了。工作中也是如此。遭遇這樣的溝通障礙后,中層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對方的訴求,思考誰去跟他溝通最有效。如果能找到合適的人選,溝通效果會比中層親力親為更好。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