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商業組織行為規律的學科,就叫組織行為學。對于企業來說,組織行為學就是在研究個體規律、個體之間的關系,以及結構對組織的影響。包括研究企業中每個員工的成長、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內部團隊如何與外部互動等內容。
根據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改變個性的關鍵是情境的強度。迫使個體人格改變的第一要素,不是情境有多復雜,也不是持續的時間,而是強度。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阿萊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被譽為“可穿戴設備之父”。他也是一位組織行為學家和行動派,他用自己的親身試驗證明了組織行為學的觀點。
有一次,美國銀行找到阿萊克斯?彭特蘭,想要請他幫忙提高電話客服部門員工的工作效率。阿萊克斯?彭特蘭馬上答應了下來,他并沒有滔滔不絕地講理論概念,而是在美國銀行里親自做了個試驗。他準備了能記錄佩戴者日常交流數據的類似音樂播放器的設備,可以記錄佩戴者和誰說了話、內容是什么、語氣怎么樣。
他讓美國銀行電話客服中心的所有員工都在工作時間內佩戴這個儀器,以便收集數據。然后,他把那些高績效團隊的數據與低績效團隊的數據對比,發現產生績效的差異和管理水平、團隊負責人的個人領導力都沒有直接關系。績效差異產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員工間非正式聊天的機會多不多。
根據這個結果,他給美國銀行支了兩招。第一招是把食堂的桌子換成大的,讓更多的人能坐到一起;第二招是調整倒班時間,讓更多的人可以一起休息。這樣員工就會改成在吃飯時聊天,有價值的經驗就能在飯桌上傳開,而那些因為工作產生的負面情緒也能通過同事間的互相安慰消解。
由此可以看出,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方式更偏向實用主義,強調研究結果在現實中的應用情況。組織行為學中的理念只是基礎,而具體的行動指南、操作手冊才是企業真正值得重點關注的內容。
本文節選自方永飛《績效飛輪》書本的內容
推薦